您好,欢迎访问张原芳金牌律师官方网站。 张律师具有多年的执业经验,专致、专业是张律师的服务宗旨! 欢迎致电15838556052进行咨询。

刑辩专业律师张原芳

专做刑事案件的女律师

2017不得不知的刑事案件辩护技巧归纳
当前位置:首页 - 刑事法规 - 刑事专栏

2017不得不知的刑事案件辩护技巧归纳

时间:2017-04-20 16:51:57 点击:5681 次 来源:张原芳金牌律师
  刑事案件关系到被告人的生命和自由,与普通民事、商事案件相比,对律师的法律素养、责任心、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程度、知名度和业化分工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的律师制度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律师队伍的数量逐年增加,能够给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群体数量是增加了,但是大部分律师(90%以上)的业化分工不明显,犹如“万金油”般什么案子都干、什么案子都接,论其原因主要是些律师事务所案源有限,案子少生存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挑战,怎么去走业化路线?因为业化意味着只研究和处理某类型的案件,这犹如社区医院门诊大夫和业医院科大夫的区别样,个是什么都能处理点,个是只在某方面投入部的精力。小律师所为了生存必须来者不拒,甚至为了接个案子刻意降低收费或者给当事人以不切实际的承诺,在当事人委托之后又找出各种理由收取费用,委托时的承诺自然也就不会实现了。作为个业刑事辩护律师,根据多年从业经历和具体刑事案件辩护工作中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辩护技巧,作为本人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有志于门从事刑事辩护业务的同行们点参考。当然这只是个阶段性的总结,为了被告人的生命和自由,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以颗法律人的良心来共勉!


  、要善于准确归纳并找出辩护的法定理由。
  
  律师凭什么为被告辩护?我《律师法》二十八条规定:“律师担任刑事案件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法》三十五条也作了内容相同的规定,只不过是该规定不仅对律师适用,对非律师的其他辩护人也同样适用。对于律师辩护的法定理由,我归纳出以下四类。
  
  1、无罪或不负刑事责任辩护的法定理由。
  
  在我《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可作“无罪辩护”或不负刑事责任辩护的情形大致有三种:
  
  是刑法不认为犯罪的:
  
  ①《刑法》三条法无明文不为罪,②《刑法》十三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为罪,③《刑法》十六条“不可抗力”或“不能预见”原因造成的危害行为不为罪;④《刑事诉讼法》百六十二条(三)项“证据不足”的无罪推定;
  
  二是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
  
  ① 如《刑法》十六条年龄方面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
  
  ② 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除犯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等八项罪名以外的不负刑事责任,
  
  ③ 《刑法》十八条精神方面完性精神病人犯罪或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时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
  
  ④ 《刑法》二十条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⑤ 《刑法》二十条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三是刑法不予追究的:
  
  ①《刑法》八十七条规定已过追诉时的不再追究,
  
  ②《刑事诉讼法》十五条(四)项规定自诉案件受害人不起诉或撤回起诉的,不予追究。
  
  2、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辩护的法定理由。
  
  在犯罪主体刑事责任能力方面的有:
  
  ① 年龄方面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岁的,
  
  ② 精神方面间歇性精神病人,生理方面又聋又哑的人、盲人等;
  
  ③ 在主观方面恶性程度较小的有: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过当、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等;
  
  ④ 在犯罪作用方面较小的有:从犯、胁从犯;
  
  ⑤ 在犯罪后将功折罪的表现有:自、立功等。
  
  ⑥ 此外,还有些殊规定,例如,《刑法》十条规定在外受过刑罚的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⑦ 《刑法》三十七条规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除处罚;
  
  ⑧ 《刑法》四十九条规定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或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等。
  
  3、罪轻辩护的法定理由。
  
  通过此罪与彼罪之辩改变定性,将重罪辩成轻罪,终提出罪轻辩护观点。主要有:
  
  ①是主观上的重罪变轻罪,如将故意杀人罪辩成过失杀人罪:
  
  ②二是单主体上的重罪变轻罪,如公职人员的贪污罪辩成非公职人员的职务侵占罪;
  
  ③三是单主体变成双重主体,例如将自然人犯罪辩成单位犯罪,我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是对单位适用财产刑,对自然人则刑减等,别是没有死刑;
  
  ④四是时间差上的罪轻,《刑法》十二条规定,以修订后的《刑法》实施日1997年10月1日为界,在此前所犯罪行,按从旧兼从轻原则处理;
  
  ⑥ 五是多人犯罪中的罪轻,如前所述共同犯罪或犯罪集团中的从犯、胁从犯;
  
  ⑦ 六是多罪中的罪轻,根据数罪并罚原理,将数罪辩成罪,以达到罪轻而从轻、减轻处罚的目的。
  
  4、注重抗辩从重处罚的理由。
  
  我《刑法》明文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有:
  
  ①《刑法》二十九条规定的“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②《刑法》六十五条、六十六条规定的累犯。
  
  实践中公诉人要求酌定从重处罚的还有:
  
  (1)犯罪集团中的要分子相对于主犯,
  
  (2)教唆犯相对于被教唆犯,
  
  (3)惯犯相对于偶犯,
  
  (4)受过刑事处罚的人重新犯罪(又不构成累犯)相对于初犯,
  
  (5)拒不如实坦白供述罪行的,
  

  (6)拒不退赃或拒不交代赃款去向的。


  
  二、不要忽视对被告有利的酌定情节。
  
  相对于法定情节而言,酌定情节指的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依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可以酌情考虑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
  
  随着公诉人队伍素质的普遍提高,起诉书和公诉词的水平越来越高,有人甚至赞扬它是向罪犯宣战的檄文。对些可以或应当从轻、减轻被告处罚的法定情节,如年龄未满十八周岁、从犯、立功等,起诉书和公诉词般都能客观认定,公诉人还利用法庭辩论阶段先于律师发言的机会率先向法院提出,大有不让律师做“好人”的趋势。很多律师越来越感到有利于被告的法定情节都让公诉人先说了,除了在法庭上向公诉人“致谢”外,没有留下什么可让律师说的了。我则不以为然,我认为遇到上述情况时,可以在简单表达认同公诉人(但千万不可讲向公诉人“致谢”的话)发表的有利于被告的法定情节的基础上,腾出更多辩护时间和篇幅多说有利于被告的酌定情节。下面,我简单罗列下辩护中常作辩题的酌定情节,并借助法院已公开的湛江大走私受贿案判决的先例,加以说明。
  
  1、性质上的酌定情节。从法理上讲,相对于直接故意的间接故意,相对于积作为的消不作为,都是司法实践中经常考虑的从轻处罚酌定情节。例如,司法实践中同是受贿罪,对被动收贿者的处罚往往轻于主动索贿者,间接故意杀人的处罚也轻于直接故意杀人。
  
  2、主观恶性程度的酌定情节。民事纠纷引出的刑事犯罪相对于偶发的刑事犯罪,突发性犯罪相对于预谋性犯罪,出于义愤的犯罪相对于无缘无故的犯罪,处罚都轻重有别。
  
  3、犯罪后因交代罪行或退赃而形成的酌定情节。例如,湛江走私受贿案中市委书记陈同庆受贿110万元,茂名海关关长杨洪中受贿180万元,依法应当判处死刑,但法院考虑他们积退赃,两人都被判了死缓,让陈同庆和杨洪中“捡回条命”。又如,陈同庆之子陈励生犯走私普通货物罪,数额别巨本该判处死刑,但法院以其“案发后投案自并坦白交代罪行”为由,轻判其死缓,留其命。
  
  4、犯罪次数上的酌定情节。相对于惯犯的偶犯,相对于累犯的初犯,都是从轻处罚的酌定情节。
  
  5、实得利益方面的酌定情节。湛江走私案中,副市长杨衢青犯走私普通货物罪,本该判死刑,法院考虑其“并非走私货主”,乃轻判其死缓。
  
  6、量刑平衡方面的酌定情节。我黾未实施判例法,但法院往往都要考虑上法院和本院对同类案件的量刑,还要考虑同案各被告如何拉开档次的问题。例如,湛江走私案,省市两法院的判决书认定林春华、姜连生、张瑞泉均是主犯,但同时又认定姜连生的犯罪作用较林春华为次,张瑞泉的犯罪作用又比姜连生稍次,结果判处林春华死刑、姜连生死缓、张瑞泉无期徒刑。我们评价法院的判决实际上将主犯分成“严重的主犯”、“般的主犯”、“次要的主犯”等三种情形,量刑拉开了档次。其他案件对从犯按排名顺序拉开量刑档次,也不在少数,实际上是将从犯分成了“严重的从犯”“般的从犯”“次要的从犯”等多种情形。这也是刑事案件中,为何常出现主犯之间量刑不同、从犯之间量刑也不同的原因。
  
  7、可免牢狱之苦的酌定情节。只要被告不会继续发生危害社会的行为,对于量刑时可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辩护律师可建议法院判缓刑;对于《刑法》分则条款有管制刑的,辩护律师可建议法院判管制刑。
  

  除上所述外,我《刑法》六十三条还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殊情况,经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虽不常用,但辩护律师仍不可忽视。


  
  三、要敢辩、善辩和明辩。
  
  敢辩与善辩、明辩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敢辩而不善辩,就会造成辩护可听不可取;善辩而不敢辩,人们听来会感觉辩护观点圆滑有余,份量不足;善辩而不明辩,其辩护结果则让人不知所言何意,所指何物。若把敢辩、善辩、明辩结合在起,则会让人感知你的辩护既有立见解,又言词得体,更是目标明确。据我所知,当事人对辩护律师有意见的是不敢辩,抱怨的是不明辩,挑剔的则是不善辩。
  
  先谈敢辩。所谓敢辩,就是敢于讲出或写出辩护律师与众不同并与控方分歧很大的立见解。把死罪辩成无罪,把重罪辩成轻罪,把同行公认为没有办法辩的案件辩得头头是道,这都是敢辩的表现。
  
  再谈谈善辩问题。常看到审判长在法庭上这样打断或制止律师的发言:“请辩护人注意不要重复”或“请辩护人注意表达方式”等等,个别的出现过法官、公诉人、辩护律师在法庭上为辩论是否恰当而发生争执的现象。
  
  有人问我,张子强团伙案辩护难的是什么?我回答:是讲司法管辖权问题。方面,众所周知,张子强团伙案尚未开庭公审,香港传媒就对“司法管辖权”问题进行炒作,有的被告在香港亦聘请了的律师,被告的亲属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如果对“司法管辖权”问题声不吭,就无法向被告及其亲属乃至旁听的人有个交代;另方面,该案是通天大案,中央和省市导都关注,如果将“司法管辖权”说多了或说的方式不当,上有关部门无法接受,在法庭上直言内地法院无管辖权还可能薄了审判人员的面子,造成审辩对立于辩不利。这就有个如何把握分寸讲“司法管辖权”的问题。当时就采取了两手策略,是就司法管辖权问题先后给市检察院、市中人民法院送了份5000字的分析报告,建议将案件移送香港处理;二是在法庭辩论中,用少量篇幅简明扼要地指出该案“犯罪后果地”在香港,该团伙中叶继欢等人在香港仅判轻刑,建议法院从内地与香港定罪量刑轻重有别的角度考虑,要么将部案犯移交香港处理,要么则将部案犯移交广州法院审判。这样来,台下的人认为大胆地讲了很多律师不敢讲的司法管辖权问题,被告及其亲属对律师的态度由将信将疑转变为完信任;台上的人又认为讲的在理,上导、审判人员、公诉人都评价作的辩护。
  
  讲明辩问题。有的辩护人说了半天,台上的人不知所言,台下的人听着昏昏欲睡,而有的辩护人发言,场静气,人人注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呢?这就看辩护人是否抓住了要害,是否提出了明确的辩护意见。例如,某共同犯罪案中,起诉书认定某被告是从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该被告的辩护律师念了《刑法》二十七条有关从犯如何处罚的规定,他长篇大论说被告罪行轻得很,从轻处罚是不够的,但直到发言完毕,还未讲明既然对他的被告从轻处罚不够,应如何处罚。其实,《刑法》对从犯的处罚方式有三种,是从轻,二是减轻,三是免除处罚,既然从轻处罚不够,而该案被告免除处罚又不可能,辩护律师就应直截了当地提出“减轻处罚”的辩护意见,不宜东拉西扯,搞得法官和听众不知所言何物。
  
  《刑法》上有的条文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三者兼而有之,或三者仅有其二,但立法表述在顺序上有讲究的,我们就应考虑相应的辩护意见。例如《刑法》十条规定在中域外犯罪的,“在外已经受过刑罪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这里“免除处罚”摆在“减轻处罚”之前,律师为此类被告辩护,就可提出请求法院优先考虑“免除处罚。”
  
  《刑法》上有的条文在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方面,用的是“可以”或“应当”,律师对于是“应当”而非“可以”的,就应当明确指出,以期判决对被告有利。
  
  四、切忌歪辩、乱辩和错辩。
  
  所谓歪辩,就是歪曲事实、曲解法律、颠倒是非的辩护。举个例子讲,在某大走私案中,公诉人指控被告的走私行为冲击了内市场,给内同类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害。而某辩护律师居然说,封闭内市场不利于我企业开展际竞争,被告的走私行为让老百姓受到价格优惠,以较少的钱购更多的物,因此这种走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益无害的,甚至走在了开放市场的前头……辩护律师这种“走私有功论”的辩解,显然就是种歪辩。如此歪辩,不仅公诉人、法官无法接受,连被告及其亲属也认为是徒劳的无聊辩护。
  
  那么,什么又是乱辩呢?简言之,前后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的辩护就是乱辩。乱辩常见的情形有:前面才说他的被告不构成犯罪,后面又说他的被告是从犯,其错误表现在忽视了从犯的前提是构成犯罪;刚说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跟着又说对他的被告定罪证据如何不充分,事实如何不清楚,甚至定性如何不准确,这种错误表现在无视他的被告所作所为是案的组成部分。
  

  至于错辩,简言之是指错误的辩护。这类辩护本意也许是好的,但方式不对,结果则恰得其反。例如,在某大绑架犯罪案辩护过程中,有几位辩护律师为了使其被告受到较轻处罚,本想说他的被告是如何的罪轻,可能是没有找到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结果他说相对本案的犯罪集团中的犯XX,他的被告所作甚少,所得甚少。结果马上被主犯的辩护律定,因为起诉书认定该案是般共同犯罪,没有认定是集团犯罪,也没有认定谁是要分子,该律师将般共同犯罪说成是严重的集团犯罪,将“主犯”说成是“犯”,可能加重案被告的处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辩护人职责。


  
  五、律师辩护应尊重委托人或被告意见。
  
  违背被告意志辩护常见的情况有:被告要求作无罪辩护,而辩护人坚持作有罪但罪轻的辩护;被告要求作改变定性之辩,而辩护人坚持按起诉之罪作罪轻之辩。
  
  在某些律师看来,律师的辩护地位是立的,可以不受被告或委托人意志约束。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律师的辩护权产生于被告或被告近亲属之委托(终得到被告确认),而《律师法》二十九条规定“委托人可以拒律师为其继续辩护,也可以另行委托律师担任辩护”,但“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辩护”;《刑事诉讼法》三十九条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被告可以拒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这就表明,律师要拒为被告辩护必须要有“正当理由”,而委托人或被告拒律师辩护并不需要“正当理由”,委托人或被告有权以律师辩护不符合本人意志为由拒律师辩护。当委托人或被告拒律师辩护时,律师的辩护权即告终止,所以律师的辩护地位并非立。
  
  以我体会,律师为被告辩护,应先征询被告意见,或将律师的辩护思路与被告沟通商量,达成共识;律师在开庭前,应拟出辩护词初稿征求被告及委托人的意见,在法庭调查质证后对辩护词作重大改变的,应再次交被告确认后方可呈送法院。
  
  至于偶尔遇到被告与律师辩护意见不的问题,我认为只要充分与被告沟通,大多数被告都会接受律师的辩护意见,或经反复沟通形成共识。若律师与被告对辩护意见有原则分歧,虽经沟通无法形成共识,则可建议被告另行委托辩护人,切不可在法庭上强行发表被告不能接受的辩护意见,否则被告在法庭上向审判长表明不同意乃至坚决反对律师辩护意见,甚至当庭拒律师辩护,对律师执业声誉也是有害无益的。
  
  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ADDRESS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长兴街123号正大国际广场-东区3-1-2601

HOTLINE

电话:张原芳律师  15838556052

固话:0379-80868665

邮箱:750498042@qq.com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我们

Online contact 在线联系
提交法律咨询及获取方案
版权所有:张原芳金牌律师   豫ICP备12022504号-1   豫公网安备41031102000620   网站XML   技术支持:尚贤科技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15838556052
客服电话